首页> 游戏小资讯 >

哪个官被称为天下di一关,长城的哪个关号称天下di一关

2024-04-14 阅读:9 作者:祈雅玄



关东在中国的哪个地方

关东在中国山海关以东,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自治区东部四盟),今泛称“东北”,明朝俗称“关东”,清朝称之为满洲东三省。

东北正式有了本区域名称,是到了战国时期,与燕国在此设郡联系在一起。燕国处北方,经常遭到强敌东胡的内侵。昭王时,始筑长城,几乎把现今辽宁省全境括在长城以内,设郡以辖其地。

辽西与辽东两郡及右北平郡的部分均在今辽宁省境。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就是当时辽东郡的首府。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在辽宁也是在东北地区建制设郡。

自此,辽即成了今辽宁地区的代名称,历代相沿不变。有时也把辽泛指为东北地区,但它真正含义,还是限指辽宁地区。

扩展资料

山海关的出现,di一次把华北与东北截然分开,自此便成为两大区域的天然分界线。迄今,辽宁与河北两省的分界,大致仍按关城及其连接的一段长城为界。确切些说,山海关被囊括于河北省内,其省界已外延山海关以东大约30多华里。

一座关城,成为今日华北与东北、辽宁与河北两区两省的大致分界线,这大概是朱元璋及其属下徐达所始料不及吧!

实际上,在明初修成山海关及相连的长城,人们便有了内外之分的新的地理概念:把山海关以东的地方所称辽东,即今辽宁省境,统称〃关外〃,而把山海关以西亦即长城内侧,统称〃关内〃。

后又渐称〃关里〃,有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乃至江南地区的人流寓关外,往往不直说省名,而泛称为〃关里人〃。在明代官方文件及官书如《明实录》中,又把关外称为〃畿东〃、〃京东〃,与〃关外〃具有同等的含义。

明代在关东地区的行政建置,实际划分南北两个大行政区。南部行政区,北自开原(今辽宁开原市),南达旅顺;西起山海关,东抵鸭绿江畔,相当于今之辽宁省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东

天下di一关天下di一关是谁写的字

1、长城的天下di一关是什么关,长城天下di一关是哪里2、天下di一关是山海关还是嘉峪关?3、天下di一关景区景点的简介4、天下di一关指的是哪里5、天下di一关是哪个关6、天下di一关是山海关还是嘉峪关长城的天下di一关是什么关,长城天下di一关是哪里

1.被称为“天下di一关”的是“山海关”。

2.山海关,也指山海关区,又称“榆关”,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3.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di一关”之称。

4.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5.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和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

6.墙一边是辽宁,一边是河北。

7.天下di一关为*长城东部起点的di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

8.“茫茫碣石东,此关自天作。

9.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天下di一关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军徐达所建,是以展现明代重要关口和平原长城为主的历史遗迹人文景区。

10.景区占地0.1平方公里,包括“天下di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瑞莲阁公园、瓮城、一关广场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11.因景区涵盖山海关标志性建筑——“天下di一关箭楼”而得名,是迄今为止保存zui完整的长城军事防御体系。

12.“天下di一关箭楼”,又称“镇东楼”,是山海关城的东门。

13.据《临榆县志》记载,明清之际曾多次维修,解放后又多次修缮。

14.城楼建筑面积198平方米。

15.其建筑为歇山单檐顶,四角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北、东、南三面共有68孔箭窗。

16.在箭楼之上,zui为引人注目的是“天下di一关”巨匾,楼内外一共三块匾,一楼内悬挂的为原匾。

天下di一关是山海关还是嘉峪关?

天下di一关山海关有四个城门,至今犹存,东门是“天下di一关”,保存zui完整。(东“镇东门”,西“迎宾门”,南“望洋门”,北“威远门”)山海关位于明长城的东端,是明长城与大海交汇的必经之地。北面是辽西走廊西段,是古代碣石所在地,所以历史学家也称之为“碣石路”。关城北临燕山,南濒渤海,故名山海关,是河北、辽国分界处。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门户。城高14米,厚7米,有四个正门和各种防御建筑。山海关古城是明代*长城上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东门镇东楼雄伟壮观。因地处关隘,形势险要,又是从*长城向东的di一关,故称“天下di一关”,是山海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左右两侧分别有靖边楼、穆盈楼、镇东楼、鲁林楼和渭源堂。五座_望塔一字排开,均匀分布在一千多米长的长城线上,被称为“芜湖镇东”。城中心有钟鼓楼,关城街巷呈棋盘布局,城外四瓮城守卫,形成护城之势;外层建有洛城、翼城、卫城、少城,展现了中国古代严谨的城防建筑风格。

天下di一关景区景点的简介

天下di一关是山海关,世界著名的历史名城。di一关,是长城的东方起点,是长城内外的分界线。始建于公元1381年,以雄伟的“天下di一关”塔为主体,辅以靖边塔、鲁林塔、穆盈塔、威远殿、翁城、东罗城、瑞莲阁公园、长城博物馆等。山海关北临燕山,南临渤海,周长约4公里。与长城相连,为城所闭。山海关四面都有城门,东、西、南、北分别称为“镇东门”、“银根门”、“王洋门”、“威远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山海关景区

外文名称

山海关景区

地理位置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

营业时间

旺季7点~18点,淡季8点~17点

建议的播放时间

2~3小时

天下di一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5*旅游景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先进单位。它是明朝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这里依山傍海,易守难攻。是由关城、翁城、雒城、翼城、少城、烽火台、码头等组成的科学、完整、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因其独特的建筑,在明代长城众多险关中脱颖而出,被誉为“*长城di一关”。

编辑此段落符号

山海关四周有城门,东、西、南、北分别称为“镇东门”、“银根门”、“王洋门”、“威远门”。四门原本建有高大的城楼,只剩下东门城楼。东门面对关外,这是zui重要的。从外到内,有卫城、雒城、翁城、程门四大防御。大门是一个巨大的砖砌拱门,位于长方形平台的中间。这座塔高12米,塔上的塔高13米,宽20米,深11米。是两层砖木结构,重檐,歇息山顶。城楼上层西侧有门,其余三面设68个箭窗,通常用窗板遮挡。东边屋檐下还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五个大字写着“天下di一关”。相传是明朝嘉靖年间di一位内阁官员严嵩所作。每个字高1.6米,字体苍劲有力,是山海关城的标志。

编辑此部分的主要景点。

山海关以威武雄壮的“天下di一关”箭楼为主体,城楼为主体,辅以靖边塔、吕林塔、穆盈塔、威远殿、翁城、东罗城、瑞莲阁公园、长城博物馆等。展现中国古代城防的建筑风格。

编辑此段落的地理位置。

山海关“天下di一关”地理上是长城东端起点的di一关;从地理形势看,易守难攻,依山傍海。山海关,东方长城的起点,明清以来,尤其是近代史上,成为“关”的代表称谓。山海之间,相隔7.5公里,长城纵贯南北,山海关城近关隘。此外,东部陡峭的山脉是一个天然屏障,西部的石头河成为一个天然的护城河,从而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地。

编辑这段历史*。

隋炀帝三年(583),建重庆关关城。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韩,自来中国,归重庆。

吴明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海关,带兵至此,并迁筑山海关于重庆谷雨关东六十里,以控制古海关。

明朝末年,秦良玉将军镇守山海关。与李自成、吴三桂在此斗法。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

*十一年(1922年)夏,直、冯军阀在_河西岸交战,1924年秋,在关外关家坟、威远城、姜女庙交战。

*二十二年(1933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山海关。

*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八路军冀热辽部队配合苏联红军攻占解放山海关城。

*三十五年(1946年),中国人民*进行山海关保卫战。这些战争对山海关关城和东罗城的城墙造成了不同程度的*。

1961年,山海关被列为di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相互连接的防空洞建在墙上,现在有砖开口。

1956年至1994年,修缮了靖边楼与振东楼之间的青砖内墙和振东楼与渭源堂之间的毛石内墙,修缮了靖边楼与吕林楼之间的扶壁墙和外墙,修缮了靖边楼与振东楼之间的城面。

1980年,为了走上世界di一关,在南门以东,面向关彝路的城墙上开了一个35米的缺口。

1987年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85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2000年,中央文明办、国家*授予山海关“全国文明景区示范点”称号。

2007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首批国家5*旅游景区。

2015年10月9日,山海关景区被国家*通报批评,5*资质被取消。

2017年1月28日,河北山海关景区在摘牌15个月后,已申请回归5*景区。天下di一关指的是哪里

“天下di一关”即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山海关,又称“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位于河北省zui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燕山与渤海之间,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di一关”之称。

山海关简介

“天下di一关”即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山海关,又称“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位于河北省zui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燕山与渤海之间,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di一关”之称。与*之外的“天下di一雄关”——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90年,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被发掘出来后,考古界认为虎山长城才应该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1961年,*长城—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di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关公1700年历史的青龙偃月刀刀锋向东,现存放在山海关城楼上,成为镇关之宝。

关于山海关的古诗词

1、《山海关》

明闵的

幽蓟东来di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2、《塞上曲·送王元美》

明李攀龙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3、《山海关送季弟南还》明袁崇焕

公车犹记昔年情,*从我塞上征。

牧圉此时犹捍御,驰驱何日慰升平?

由来友爱钟吾辈,肯把须眉负此生?

去住安危俱莫问,燕然曾勒古人名

4、《出榆关》

明戚继光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5、《重登山海关城楼》

明孙承宗

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天下di一关是哪个关

天下di一关是位于河北秦皇岛的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渝关,位于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在1990年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起点。山海关,在1381年即是明朝洪武年间,筑城建关设卫。山海关还是九大关之一。

简介。

山海关城门有四个,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四门俱存,东门即为“天下di一关”,保存zui为完整。城门台上座有天下di一关城楼,天下di一关城楼,实乃箭楼格式。

经实测:城台高12米,城楼高13米,东西宽10.1米,南北长19.7米。楼分两层,di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8米。城楼建筑,上为歇山重檐顶,顶脊双吻对称,下为砖木结构,四角飞檐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造型美观,栩栩如生。

天下di一关是山海关还是嘉峪关

山海关。

天下di一关是山海关,而嘉峪关号称天下di一雄关。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zui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zui西端的关口。

山海关主要建筑:

关城。

山海关山海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山海关长城的中心,呈不规则梯形,西北和西南转角处呈圆弧形,未设角台。

关城城垣周长4727米,城高14米,厚7米。东墙为长城主线,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东门为“镇东门”,即“天下di一关”,西门为“迎恩门”,南门为“望洋门”,北门为“威远门”,四门城台上均建有城门楼。

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偏侧开门。城墙的东南、东北隅处于长城主线,各建有东南角台和东北角台,角台上分别建角楼,是关城转角处防御性建筑,镇东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牧营楼和新楼。在关城的东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设水门一座,墙外有护城河环卫。

城门。

山海关城门有四个,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四门俱存,东门即为“天下di一关”,保存zui为完整。城门台上座有天下di一关城楼,天下di一关城楼,实乃箭楼格式。经实测:城台高12米,城楼高13米,东西宽10.1米,南北长19.7米。

楼分两层,di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8米。城楼建筑,上为歇山重檐顶,顶脊双吻对称,下为砖木结构,四角飞檐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造型美观,栩栩如生。

瓮城。

山海关城四座城门的外部均有瓮城,现仅存东门瓮城,周长318米,瓮城门向南开,与di一关券门成直角形。

瓮城西面墙长85米,北墙长83米,东墙长72米,南墙长77米,城高13米。瓮城墙上宽度,西为15米,东为9.7米。

东罗城。

现存东罗城位于关城东门外,东侧与东城墙相连,现存城墙为明万历年间(1584年)所建。有关东罗城的zui早记录为明万历二十七年的《永平府志》卷之二《建置志·城池》编。

万历十年拜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的张佳胤所撰写《山海关罗城记》,对修筑东罗城的缘由及始筑时间作了明确的叙述,按此记载,东罗城是在明中期北部防御局面遭到严重*,整个北方防线南移。

长城的哪个关号称天下di一关

长城的山海关号称天下di一关。

山海关,也指山海关区,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di一关”之称。与*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相传,五百多年前,明成化皇帝亲自降旨,要在山海关城楼上挂一块题为“天下di一关”的大匾。当时镇守山海关的是一位兵部主事(相当于*处长),他接到圣旨后,立即派人爬上箭楼,量好尺寸,请木匠做了一块长一丈八尺,宽五尺的巨匾。匾做好了,找谁来写呢?兵部主事和部下商量了一天*,终于想起一个人来。这人姓萧名显,两榜进士出身,当过福建按察司佥事,书法好,因年老辞官,归家山海关赋闲。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亲自到萧家拜访,说明来意。萧显沉吟了半晌,才点头答应。不过他提出,写这种字,不能急,不能催,兵部主事只好答应下来。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没有消息。兵部主事让手下人预备好了几样东西:几匹绫罗缎匹,几枝大型湖笔,派一名亲信给萧显送去。时间不长,送礼人回来了,禀报说:“萧老先生在偏院里练功,每天起早贪黑地在院里耍一根长扁担。”兵部主事不解,这耍扁担跟写字有何关系,不管他,已经等了这么多天了,那就再等等吧。

又过了二十多天,还是没动静。兵部主事又让手下人准备了一些上好的徽墨、宣纸,派亲信带着东西又到了萧家,送礼人回来禀报说:“萧老先生正在屋子里吟诗,背诵着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呀,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呀……什么来如*收震怒啊,罢如江海凝青光呀。……”“他见到礼物后怎么说?”“他说再过一月就可以写了。”

兵部主事对这话不太理解,但总算有了一个期限,那就等着吧,兵部主事万没想到,第二天他接到兵部一封急信,说是新任蓟辽总督代皇帝要来山海关视察挂匾事宜,预计三天内到达。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坏了,立马让人抬着那块木匾和一坛子墨汁赶往萧家。

到了萧家,寒暄之后,就把兵部传来的急信之事向萧显述说了一遍,萧显也是*上下来的人,自不怠慢,立即行动起来。只见他,提着笔在匾前来回走着,一边走,一边端详,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大笑;忽然,他停下身子,凝神屏气,开始动笔了。只见他,落笔如高山坠石,起笔如飞燕掠食,有快,有慢,又稳,又准,笔随身行,不一会儿,“天下di一关”五个大字写好了。你再看萧显,浑身是汗,满脸通红。兵部主事忙拱手道谢。萧显说:“本来想用一个月的时间阅读古诗,陶冶情性,可惜呀,时间太急了。”兵部主事连忙说:“这已经很好了,已经很好了。”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一面命人把大匾挂在箭楼上,一面在箭楼下的“悦心斋”酒楼宴请萧显。酒过三巡,宾主凭栏仰望,萧显这才发现“下”字少了一点。此时,把总禀报蓟辽总督已过石河,回府取笔登楼补写已来不及,怎么办?萧显急中生智,命书童马上研墨,随手抓过堂倌手中的一块擦桌布,手中一团,饱蘸墨汁,用尽平生之力,朝箭楼上的匾额甩去。只听“叭”的一声,墨布正好落在了“下”字右下角,补上了那一“点”。众人齐声贺彩,同声赞道:“萧公神来之笔,神来之笔!”

萧显书写的这块匾,现收藏在山海关城楼内。城楼上悬挂的是后来的仿制品。

这是有关萧显书写“天下di一关”雄匾的传说,里面加了许多民间演绎的成分,只能当故事听了。

谁知道嘉峪关在哪个省,有什么历史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坐落祁连山脉文殊山与合黎山脉黑山间的

峡谷地带嘉峪塬上,是*长城西端的终点。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但是早在汉隋两代已建有墩台。关城居于祁连、嘉峪两山之间,险峻天成,建造坚固雄伟,气势磅礴,因此成为*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扼中西交通的锁钥,又是当时国防军事的要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安危,历来统治者都派兵镇守,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di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嘉峪关曾位居明王朝西北边防di一要口,西方各国继元代之后,闻中国为东方zui发达、zui富庶的文明古国,连年派遣使节来中国朝贡,都必须由嘉峪关检查、核准始得进口。

据说,原来城楼上本有“天下di一雄关”的匾额,但今已无存。山海关被称为“天下di一关”,人们不能把嘉峪关也如此称呼,于是加一个“雄”字,这样显得更有气势。事实上,以巍巍祁连山和茫茫*为背景的嘉峪关,确实很雄伟,称之为“天下di一雄关”,是不为过的。

嘉峪关城周长733.

3米,面积多平方米,高10米,垛墙高1.7米,西面宽,东面窄,略呈梯形。城关有东西二门,其上各筑有关楼一座,高约17米,三层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结构精巧,气势雄伟。门内北侧,均有宽阔的马道,直达城顶。登关楼远望,长城似游龙浮动于*瀚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自是一片塞外风光。在天晴之日,在城楼上偶尔也可见到海市蜃楼奇景。关城四隅各有一箭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宽阔马道,可直上城顶。西面城垣凸出,中间开门,门上有一巍峨城楼,上有匾额「嘉峪关」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此城楼的形制与东西二楼相同,三楼连成一线。西有砖砌罗城,东、南、北三面士筑围墙,连接长城。

关城曲门名柔远门,门外不远处有一石碑,牌上刻「天下雄关」四个大字。东门名光化门,门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关城内*处,有一座游击衙门府,是清代的建筑。东西二门皆有瓮城回护。瓮城门顶各建有单层三间式阁楼一座。西门瓮城外有道长方形的重关,高度与关城相同,但是厚达20米。重关的四角也有敌楼。

关城雄峙于嘉峪山上,南面是白彗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一片茫茫的*滩,关前有一条清澄如镜的泉水,不涸不竭,古时称为「峪泉活水」。

嘉峪关广为流传着一个歌颂古代工匠的传说。说是明朝修嘉峪关时,主管官员给工程主持人出难题,要求他预算用材必须准确无误。在工匠们的帮助下,工程主管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工程竣工时,所备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下一块城砖,称为“zui后一砖”。现在这块砖仍放在会极门(西瓮城门)门楼檐台上,旅游者慕名都要来看一看这“zui后一砖”,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真是令人不由的敬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fxtrading888@qq.com

热门游戏
相关推荐
新闻资讯